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Vol 45 . IPCC第六次评估:气候适应性发展的路径和“一带一路”的影响
REEI 2022/03/25

点击收听报告解读系列音频


潘伊人:
大家好,欢迎收听磐之石海外智库能源与气候报告解读栏目。博采海外智库思想,探究公共政策逻辑。我是磐之石的潘伊人。


袁雅婷:
各位听众好,我是磐之石的袁雅婷。上期节目中我们解读了由IPCC,也就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的第二个工作组,在2月份的最后一天,发布了一份全新的关于《2022年气候变化:影响、适应与脆弱性》报告中的一部分内容。由于这一份报告总长有3000多页,内容较为丰富而且比较细致。我们在上期节目中也具体讨论了报告中提到的气候变化对于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的一些挑战,对此感兴趣的听众可以选择回听我们上一期的节目。


潘伊人:
对,那本期节目我们将继续的解读IPCC报告中的另一个重要的板块,就是针对气候适应性的发展和中国所能够做的一些机遇和机会。


袁雅婷:
IPCC最新发布的这份报告的第十八章,是具体讨论了气候恢复力发展的重要性。这份报告也更加重视解决方案,也就是如何实现气候适应性的发展。气候适应性发展它是指通过实施温室气体减排和气候变化适应方案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气候变化的适应是通过调整现有系统来降低气候风险和脆弱性。目前至少有170个国家以及城市在他们的气候政策和规划中都考虑了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并且在健康、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产生了不错的效果。当然了各个国家之间也因为地域、经济能力等原因,适应的差距是参差不齐的。适应取得的进展也是分布不均匀的,而且已经采取的行动与应对日益增长的风险所需采取的行动之间的差距是越来越大的。就当前的适应措施来说,它是多维小尺度和碎片化的,也就是说有些措施它是优先考虑的是降低当前以及近期的气候风险,减少了转型适应的机会,这样会很难应对长期的气候风险。


潘伊人:
对,那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和气候风险的继续加大,人类和自然的一些系统将会达到它的适应的极限。正如我们上期中提到的,比如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持续的高温,以及它所带来的各种呼吸道的心血管疾病和流行病的传播,所带来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都是在这份报告中所提及的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反应。报告中还指出,适应措施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不良适应的反应。在我们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深入的探讨报告中所指出的气候适应性发展的前进道路和路径,将发展和气候建设相连接,并且深入的去探究一下中国以及中国的一带一路的计划,将对全球的气候适应性发展的一些很重要的影响。


袁雅婷:
现阶段各种的全球趋势,比如说收入不平等的加剧、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持续增长、土地使用变化以及人类流离失所,还有一些国家预计寿命长期增长的趋势的逆转都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是相违背的,尤其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都被推后,甚至是在倒退。如果结合清洁能源发电、可持续粮食系统的健康饮食、适当的城市规划和低碳交通可以产生实质性的健康和福祉共同效益,同样普遍获得干净的水源和能源也有助于减少贫困和改善福祉,同时也是使人口不那么的脆弱,更能抵御不利的气候影响。


潘伊人:
但是在各个国家以及地区有不同的性别、贫困程度、宗教和民族、年龄和地理位置有关的而导致的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加剧了这种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并造成了可能进一步加剧的不公正的现象,并限制了气候适应性发展和实施。那气候适应性发展的机遇也因为地点和各个国家的经济水平而有很大的区别。超过33亿人生活在气候变化影响非常大的地区,而20亿人生活在气候变化影响非常低,而且脆弱性非常低的地区。怎么样才能够使这些不同的人群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减少他们因为极端天气而带来的最坏的影响,是这份报告中所提到的很重要的内容。适应战略可能会加剧包括性别在内的社会的不平等,除非明确的努力去改变这些不平等的权利的状态,也包括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去增加它的包容性和它意识到不平等的政策决定的空间。


袁雅婷: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是为可持续包容和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的共同繁荣,还有每个人都有体面的工作来创造条件,同时也要考虑到国家发展和能力的不同的水平。在决策背景下实施气候适应性发展概念的一种方法,就是将气候适应性的发展的概念与路径概念联系起来。


潘伊人:
对,那报告中提到了发展路径的重要性,也将气候适应性发展的路径定义为能够成功的整合以下的这三点,这三点包括了缓解、适应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预测在时间轨迹上,在自主发展的背景下,反映的特定的行为和后果的序列来导致一些未来的情况的判断。在这个报告中的一个图表中也显示出,在我们现有的时间轴上,从现在2022年到2050年和本世纪末的这一个时间轴上,很多我们现有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措施,已经是在很大幅度的影响了气候适应性的发展。每一个措施它的结果都会影响着适应性发展路径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时间轴上,我们也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能够大幅度的去改变我们的路径,而是要在每一个举措中都要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袁雅婷:
是的,气候适应性发展即是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成就的一些指标,而观察到的时空的某个点的结果。同时它也是一个由政府、行业媒体、民间社会等多个行为者采取的行动和社会选择组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和结果在报告中给到的绿色途径,绿色途径也就是全球最好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结果。这个过程和结果在绿色的路径上是通过正向的反馈循环来得到更快速的发展的。


潘伊人:
对,他在这个报告中也指出,一个正确的绿色路径上的行为会正向的反馈到下一个路径上的行动,这样的一个反复的正向的反馈能够增强快速的发展。相反的如果一个错误的行为或错误的决定,也会有一个不好的这样的反馈循环,最终会导致这是我们这种气候的适应性的发展得不到我们需要的这种发展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它不只包含了特定的行动的公式和蓝图,它其实没有一个真正的正确的道路可以去追寻,所以它其实是一个注重行为,然后注重多种方式、模式,也取决了很多的各种不同的因素的这样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也要考虑到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来采取不同的发展的过程。这样子的话其实是为行动者制造了很多的可以去发展的一个机遇,可以运用适应、减缓和可持续发展干预措施的多样性,来去开辟最佳的解决方案。


袁雅婷:
IPCC这份报告将气候适应性的发展路径是用不同的颜色做了标记,前面我们也提到了绿色路径是一个通过社会选择达到好的正面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将全球的温升(温度上升)控制在了1.5摄氏度以下。红色路径则是远离了最好的发展路径,也就是全球的温度在2030年的时候就提前上升到了1.5摄氏度。气候变化是更加的恶劣,全球的发展也是更加的极端化。其中还有各种在中间的橙色路径,这个是在位于绿色跟红色之间的路径,更像现有的一些发展的路径,有希望通过时间点上的行为改变,来去将路径拉向更好的绿色的路径上来的。


潘伊人:
对,在气候适应性发展的过程中,怎么样才能够去提升绿色路径的发展状态就需要通过政府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的行动者来需要有效的相互合作,积极的影响着发展的性质和进程。报告中也将发展的布局分成了5个可量化的一个领域,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知识技术和社区这几个领域。我们下面将具体的介绍一下气候适应性发展,它能够去进一步的向绿色路径上发展的5个步骤,这5个步骤也是缺一不可。


袁雅婷:
是的。第一个步骤关于气候变化对实现发展目标,包括可持续发展目标等一些全球的目标,还有一些国家或者是地方特定的目标都构成了潜在的危险。如何应对报告中也给出了一些例子,就包括了实施适应、缓解或者是其他风险管理选项的一些机会,但是气候风险管理也同时需要干预措施的陪伴,来解决加剧气候风险的社会和生态的脆弱性。


潘伊人:
对,第二个步骤就是气候适应性发展它其实是非常依赖于能源、土地、生态系统,城市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工业系统等这些关键的系统中去实现它的一个有效的转型。特别是在这些系统中的参与者,在这些参与者的行动中,如果能够更快速的帮助这些系统转型,会在本质上减少转型不足带来的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可以在本质上增加气候适应性的发展。


袁雅婷:
是的,社会公正与公平在许多的科学文献中都一致被确定为是气候适应性发展的核心要素。这也包括了设计和实施适应复原力和气候风险的管理方案,来促进这些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效益分配的一些公平性。同样关于气候适应性发展的文献强调,在实施温室气体减排、能源系统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备选方案时,都应该追求社会的公正跟公平。


潘伊人:
第四步是在看气候适应性发展的成功以及它的发展干预措施,是否与气候适应性的这个路径有一致性的条件。我们刚刚也提到了在巴黎协定里面,我们讨论了气温升高1.5度的这么一个转折点,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气候适应性发展的路径上,巴黎协定的成功与失败将很大程度的影响着未来气候适应性发展的目标。


袁雅婷:
最后一点也就是气候适应性发展是依赖于不同行为者和利益者之间的谈判与和解的进程。也就是说对不同途径的偏好,和为寻求这些途径而采取的具体行动,将受到不同参与领域内的不同行动者之间的严格审查和辩论,这也意味着政府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的主要行动者,为影响发展的性质和进程而需要相互的合作与支持,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潘伊人:
对,在这5个不可缺少的步骤中,我们其实最关注的是他提到的我们需要做到的一个快速的转型,它对气候恢复力发展的至关重要性。系统转型是连接和促进减缓、适应和可持续发展选项和行动的一个重要机制。而如果想要去达到最佳的气候恢复力发展路径,需要在能源、土地和陆地生态系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业系统这几个不同的系统中都达到一个快速而且深远的转型。


袁雅婷:
是的,其实最重要的也是覆盖面最广的就是我们长期关注的能源转型。IPCC报告,尤其关注最近观察到的全球能源系统的变化,包括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虽然从整体的能源市场来看,由于天然气价格较低和可再生技术成本的降低,以及从能源密集型行业转向结构性变化,从煤炭转向更清洁的燃料的趋势是在增长的,但是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障碍也是很多的,而且是比较难以预测的。就近期来说,包括俄乌两国的冲突,以及全球煤炭和汽油价格的上涨,都对能源转型的速度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报告中也提到了包括能源系统、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工业系统的转型的多个建议。比如说在能源系统转型方面,他也提到了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研究和投资,并且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制定能源需求管理战略等。在城市和基础建设系统的转型方面,比如说要增加政府部门支持灾后恢复和社区重建的能力。在工业系统转型有一个点是通过碳定价政策,包括碳市场或者是碳税来提高一些重工业的企业的能效。


潘伊人:
对,那报告中还提到了比如生态系统的一个转型,去增加水的安全性,增加食品安全性以及对女性的一个女权的保护等等方面去促进整体的人类在生态环境的影响下,能够保持比较健康的一个可靠性。

这个报告中还专门提到了中国从2013年开始的一带一路工程,对于气候适应性发展的重要性。在转型的这么一个重要的机遇里面,一带一路它覆盖了44亿人口,它的累计的GDP约为21万亿美元,而且已经在120多个国家开始了一些基础设施资金缺口比较大的一些建设。所以它的影响力其实在这种能源转型,包括基础建设转型中,在全球方面都是有很重要的一个影响的。其中它举例了的项目覆盖了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包括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中缅天然气管道和跨蒙古的铁路,以及埃塞俄比亚城市的一些修复的项目。计划中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外,还包括了大幅度的贸易的促进、金融一体化的增加、各国之间政策的协调以及许多文化对话等内容。


袁雅婷:
是的,由于一带一路覆盖的国家多、范围广,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126个国家是占全球GDP的23%,但同时这些国家也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8%。到2050年,即使是基于比较乐观的情景下,这些国家的总碳排放量也将比2摄氏度的碳预算允许的排放量高出17%。一带一路倡议它是涵盖了碳基燃料储量高的地区,这可能会对全球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模式产生一个比较重大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60%、80%和54%。


潘伊人: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非常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跨越了生态条件比较脆弱的高度多样性的地区,包括了温度、降水、植被和水的干净的条件的变化,都反过来可能对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和开发,甚至运营都能够造成比较大的威胁。鉴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范围和规模,一个关键的问题使它在激励对现有的化石燃料资源的持续开发的同时,还需要提供必要的创新和经济发展,才能使参与国向更具有弹性和碳密集度低的这样的一个经济体去转型。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一个短期的比较高幅度的利益开发,是不是和这种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有背道而驰呢?


袁雅婷:
其实中国在意识到一带一路和其带来的环境影响后,在一些重要的指导文件当中,其实是纳入了气候变化的政策。比如说在2019年的第二次会议中提出,重视绿色发展是作为一带一路的基础,像促进绿色的基础设施发展和绿色的投资。除此之外,还有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的计划,促进低碳基础设施、能源气候相关灾害警报系统,或者是气候融资整合以及低碳技术的一些开发。


潘伊人:
对,针对中国气象局也根据一带一路提出的绿色发展计划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根据综合气象服务体系,在2017~2025年的气象发展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包括气候变化政策协调,促进政府间的合作和完善一带一路防灾救灾机制,加强其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和提高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预测和评估的能力,都被包括在了新的拟定的服务体系中。


袁雅婷:
是的,同时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是一个由国家开展的气候基金,它是支持中国的低碳增长和气候适应能力。目前基金已经有超过8,100万的美元的赠款,承诺支持200多个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资金调动市场资本和实现经核实的减排效果,可以直接减少超过700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


潘伊人:
对,但是在包括一带一路这个项目和中国它自己本身的发展道路上,这些低碳的建设机制只能真正的抵消掉很小的一部分由于中国投资和建设的化石能源相关的项目里产生的碳排量。一方面中国提出的能源解决方案往往涉及到了煤炭工厂等碳密集型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也增加了这些国家的碳排放量,但是同时中国还为这些国家提供了气候融资,以及支持水电项目和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设施等可再生能源的项目。所以从投资方和接受投资方这两个国家的角度而言,它都有一个这样的取舍的过程,都要看一下能否在快速套利和生态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中找到一个平衡。遵守气候恢复力的低碳发展原则将激励可再生能源清洁技术的增长,从而扩大此类的商品和服务的全球市场。这可能是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意想之外的一个好处,以实现原本可能不可能实现的这样的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和转型。由此我们看得出中国政府对气候适应性发展的认知,不仅仅影响到了中国内部的发展和对中国本身的环境的影响,也大幅度的影响到了整个全球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进程。


袁雅婷:
是的,IPCC这份报告中也在反复强调,或者说是在发出一个预警,就是实施气候适应性发展所需要的系统转型的时间和机会的空间正在迅速的缩小。随着全球在发展路径上的推移,偏离绿色最优路径的时间越长,那就离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小,随之带来的将是更加脆弱的全球的气候,以及给人类健康带来更大的危害。


潘伊人: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IPCC的报告解读,我们能够让更多的参与者能够行动起来,去加快中国以及全球的气候适应性发展,这就是我们本期节目的内容。节目最后感谢各位听众的聆听,如果你喜欢本期解读,请不要忘记点赞,或者将本期内容分享给更多的人。如果你对我们所解读的内容有自己的看法,也欢迎留言或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也会定期对于读者反馈在节目中进行回复。


袁雅婷:
博采海外智库思想,探究公共政策逻辑。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