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Vol 30 . 俄乌局势对中日韩三国能源转型有何影响?
LIYING 2022/03/18

《能源评论》音频节目


袁雅婷:
能源与气候问题深度解析,欢迎收听磐之石能源评论节目,大家好,我是袁雅婷。


赵昂:
各位听众好,我是赵昂。上一期能源评论节目我们讨论了俄乌战争导致的全球能源市场波动和这场战争对欧盟的能源转型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欢迎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等平台节目上去搜索我们的《能源评论》播客节目。


袁雅婷:
今天我们的节目将为大家讨论俄乌战争对于东亚三国(中国、日本、韩国)这三个国家能源转型的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我们将会分为三个时间尺度来讨论,第一个是当下,也就是2022年这一年;其次是短期的影响,也就是未来的3~4年的时间;最后就是长期的影响,也就是面向2030年和2050年的能源转型影响。


赵昂:
我们先来看一下中日韩三个国家在石油天气消费和进口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各国对俄罗斯油气供应的依赖程度。先来看中国,那么总体来讲,中国是严重依赖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2020年中国进口石油天然气占其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总量的比例分别是70%以上和45%。那么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天然气分别占中国石油天然气进口总量的14%和7%。在2014年之前,2005~2014年,沙特占中国石油进口的最大份额,俄罗斯当时还是排名第四。2015年之后到现在,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石油来源国,这部分原因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的建成。


袁雅婷:
除了管道运输,液化天然气也是中国日渐增加的天然气的进口方式。澳大利亚是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的最大的来源国,中国主要从澳大利亚进口大约40%的液化天然气,其次就是美国,从美国进口超过10%的液化天然气。在今年的2月份,也就是北京冬奥会的期间,中俄双方领导人见面签署了一项能源协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将从俄罗斯主要的天然气公司进口更多的天然气,来解决中国过多依赖澳大利亚以及美国的天然气的问题。西伯利亚电力公司的天然气管道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唯一的天然气管道,未来中俄将扩建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并且也将在中国的新疆新建一个天然气管道,所以未来的中国对于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是会提高的。


赵昂: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日本,日本的石油主要从中东地区进口,首要的这进口国家是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和科威特。2019年日本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石油进口量的82%,那么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只占比为5%。


袁雅婷:
看来日本对于俄罗斯的石油的依赖程度是比较低的。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它进口的天然气都是液化天然气,日本的这些液化天然气的来源国的分布都是什么样的?


赵昂: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2019年的数据,我们这里边用的数据主要是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19年日本天然气进口量占全球液化天然气交易的量的22%,它的进口来源是比较多样化的。2019年日本进口了大概1,0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全年天然气需求的97%,39%的进口液化天然气来自于澳大利亚,其次是马来西亚13%,卡塔尔11%,俄罗斯占到8%名列第四。总体来说,日本对于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程度都没有中国那么高。


袁雅婷:
韩国它对于俄罗斯的石油以及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也不算高,那韩国国内的石油产量其实仅占韩国石油总需求的比例是不到1%的,其余都是通过进口。韩国主要依赖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主要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以及伊拉克,这三个国家是韩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近几年来韩国政府努力使石油的进口来源多样化,也引入了新的石油进口来源国家。在2018年的时候,中东地区国家是占韩国石油总进口量的70%,哈萨克斯坦和美国各占韩国石油进口总量的5%,其次是墨西哥和英国各占3%。

那天然气呢?韩国国内的天然气产量也是很低的,天然气的需求也主要依赖于进口。在18年的时候,卡塔尔仍然是韩国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占韩国天然气进口总量的32%,其次是澳大利亚占18%,美国占11%,阿曼是占10%,俄罗斯占韩国天然气进口的4%。


赵昂:
再了解到三个国家天然气石油进口的基本情况和对俄罗斯进口两种化石能源的这种依赖程度之后,我们来看一下俄乌战争对于东亚三国究竟发展能源转型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先从当下的影响来说,也就是2022年这一年的时间。油价和气价增加,能源成本上升,这是非常确定的事情。东亚三国我认为是有能力来控制当下的这种短期的当下的影响的。国际油价现在从2014年以来已经首次突破每桶100美元,22年刚刚进入3月份,以中国为例,国内汽油价格已经是第五次上调,那么面临3月份第二次上调之后,95号汽油价格都要快到每升10元了。


袁雅婷:
这么看这个增幅其实还是不容忽视的,也不知道未来的9个月内汽油的价格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赵昂:
对,这个增加价格的增幅的压力还是持续走高,那么这种基本燃料的价格增幅对于经济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我们当然今天不会去展开讨论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我们接下来来看看整体石油消费的情况,从这三个国家来看。


袁雅婷:
好的,首先看一下中国,中国的石油最终消费在2020年的时候,交通运输部门和工业部门这两个部门的石油消费是最高的,分别占比大约在40%和20%,所以油价上涨的话,当前影响最大的就是交通运输部门,主要是私家车,也就传统燃油车以及货运车的一个使用。

天然气呢?中国的天然气多用于工业建筑供暖和发电部门,分别占比33%、25%和18%。那受俄乌战争带来的一些不确定的影响,短期内中国将更加关注于能源的安全以及经济稳定,而不是脱碳。中国还没有制定明确的2022年国家能源强度目标。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提到,今年的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的统筹考核,并且留有适当的弹性,这也符合中国今年稳定增长的一个政策目标。

日本跟韩国两个国家石油跟天然气的主要用途是哪几个部门?能源价格的上涨,这两个国家的哪些部门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赵昂:
日本的石油最终消费在2018年来看的话,交通部门占比最高超过40%,工业部门接近30%。剩下的石油消费主要在服务业和农业。在住宅方面和发电方面,石油也有一些使用的这个方向。那么对于天然气来讲的话,它的家庭供暖消费占比是最高的,其次是工业部门。

那么韩国来讲的话,韩国交通运输部门对石油的依赖还是很高的,占比高达94%,其次是工业部门,那么在工业用能当中石油也占到54%。热力和发电是天然气的最大消费部门,以天然气来看的话,我们看到这个建筑主要是供暖方面,或者是烹饪方面,天然气的消耗在韩国是达到44%,其次是一些服务性部门和工业部门。由于日韩对俄罗斯油气进口依赖程度比较低,因此在当下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无论是释放战略储备,还是增加其他的进口来源,我觉得在当年的影响还是相对来讲容易面对的,当然价格增加一定会造成进口的成本随之上升。


袁雅婷:
好的,下面来看一下俄乌战争对于东亚三国能源转型的一个短期的影响。那在未来的3~4年内,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赵昂:
对,刚才已经提到了中国相对来讲依赖天然气和石油来自于俄罗斯的话要更高一些,日韩比较低。我认为在短期3~5年内这种态势甚至会加强,随着中俄的能源贸易签署大的一个订单,日韩的话我想可能近期会在寻找替代天然气石油的来源。

以中国为例的话,我觉得十三五以来采取双控,也就是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的控制,这样的一个宏观战略目标来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其实跟去年夏天和秋天多个省份发生的电力供应短缺是有关系的,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原因。那2022年中国没有明确双控目标,应该是希望通过在双控政策实施当中增加一定灵活性,来减少对于经济下行这种压力的干扰。中国十四五控制能源消费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不会改变,增加的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有可能帮助中国继续控制煤炭的消费增长。

日本和韩国短期会减少来自俄罗斯的油气进口。主要原因的话我基本的判断是,一方面它的这种依赖度比较低,它的减少它进口的经济影响也好,能源供应影响程度比较容易控制,另外更重要的因素是一个地缘冲突的因素。雅婷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袁雅婷:
目前日本跟韩国政府是希望能够在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国际地缘政治危机之间是取得一个平衡的关系。日韩会采取释放一些石油储备的战略,来抵御石油跟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应该也会在为做最坏的情况做准备,比如说他们如果像美国跟欧盟一样,当他们停止进口俄罗斯的化石能源的时候,他们需要寻找新的替代俄罗斯的石油跟天然气的资源,比如他们不会再与俄罗斯签约新的能源合同的同时,他们也会从中东或者是美国这种其他的来源国来增加油气的进口。

另一方面日韩也会考虑更快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主要也应该也是以太阳能跟风能发电为主,并且提升终端用能部门的一个能效和一个电企化的发展。终端用能部门主要是指工业以及建筑化的一个部门,通过这两个方面来总体上减少对于油气资源的一个依赖的程度。日本在短期内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其实是主要受发电需求的一个推动,日本的发电需求其实也是取决于核能重启的一个速度以及替代能源的成本和可用性。国际能源署于预计随着核能的重启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稳定增长,在2019年到2025年的时候,日本的天然气进口量将下降约10%。


赵昂:
我觉得这个分析是有道理。对于韩国来说,天然气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与煤电竞争和核电站的可用性,这是对于电力替代方式的一个权衡。第二话跟减少城市空气污染的政府的决策有关系。2019年由于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韩国政府宣布了一项减少煤炭发电的政策,主要政策工具之一是从19年的4月1号起提高煤炭进口税,上调幅度很高,达到28%,提高到约每吨40美元,而同时要降低液化天然气进口税,降低的幅度也很大75%,每吨的话进口的液化天然气的进口税只有20美元。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推进天然气替代煤炭发电的举措。

政府还对燃煤电厂设置了一些额外的运行负荷的限制。然而到2023年,目前正在建设的7座新型燃煤电厂将上线运营,同时有7座旧的燃煤电厂退役,此外还将促进老旧燃煤电厂的提前退役和向天然气的转化。在核能方面,韩国有4个新的核反应堆计划于2023年底前投产,他们可能会降低天然气在发电中的份额。总的来说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22年到2013年这两年时间,韩国天然气消费量将减少到每年需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而随着天然气继续为能源转型作出贡献,那么减少大气空气的污染,那么2024年的话,天然气消费量还会有所反弹。


袁雅婷: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俄乌战争对于东亚三国能源转型的一个长期的影响。


赵昂:
谈到长期影响的话,我们也回到一个最基本的思考方式,那地区的战争冲突再次凸显了石油天然气资源供应的风险和脆弱性,因为毕竟石油天然气的资源的分配确实是严重不均衡的,因此我觉得俄乌战争在东亚三国都会触动能源转型的加速,虽然程度可能各不一样。石油主要用在交通和工业,天然气主要用在供热和电力工业。目前替代这两种化石能源的主流方式是包括交通领域用电动汽车,工业领域使用氢能,特别是绿氢和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建筑部门的话就是供热,烹饪的话都通过电气化来解决。


袁雅婷:
我们下面来具体说一下。首先是交通运输部门,电动汽车是当下发展最快的一个产业之一,在过去的一两年内,欧盟和中国的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是不是也显示出了道路交通部门快速脱碳的一个步伐?当然了日本跟韩国这两个国家在电动汽车发展的领域的也是发展比较快的。


赵昂:
没错,油价的上涨是推动了中日韩三国部署更多的可再生能源设施,在交通运输部门的话推进快速的电气化,加速整体的能源系统的转型。油价在燃油车使用成本当中占比是很高的,油价的大幅上涨势必会影响燃油车的销售,同时这对于新能源车是带来了一个利好的因素。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以纯电动车为主,其实达成了一个300万台的销量,这是非常高的一个数字,占到新车当年销售的这个比例大约有17%,超出预期。在俄乌战争冲击油价形势下,预计今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和其他类型的新能源车的产销也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除了纯电动汽车之外,对于载重卡车的脱碳来说,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未来的发展速度也将可能提高。


袁雅婷:
但是另一方面对于电动汽车的车企来说,俄乌战争带来的动力电池能源原材料,像镍和锂等金属材料的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新能源汽车的车企造车成本的一个增加。因为俄罗斯是动力电池所需要的镍锂等金属的一个重要供应国家。由于俄乌战争,俄罗斯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这也将导致了这些金属原材料的价格的上涨,原材料的涨价也导致了造车成本的一个上涨。对于国内的一些新能源车企可能会受到动力电池涨价的一个困扰。在动力电池价格上涨,外加上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一个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可能也会进一步上涨。


赵昂:
对,显示出一些转型的复杂性。当然我这边提一个小的视角,就不管怎么样买车的人还是从总用户成本的角度来看,虽然可能整车的购置价格明显变化,但是你的总用成本当中有很大的一块是使用当中的成本,充电的成本和燃油的成本,这两项比起来的话,有可能在未来的这种购车的评价当中或者是权衡当中,更看重的是在使用当中你的燃料成本究竟是谁更有优势。

接下来的话我们来看看建筑和工业部门,在分别提出碳中和目标之后,东亚的三个国家目前更加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这对于推动建筑和工业部门减少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十分关键。从长远的经济性来看,油气的成本是不断波动,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的成本是在快速降低,而且也在未来来讲也是可预见它的成本的变化的,这更有利于能源安全的这种确保。

在工业领域摆脱油气依赖,我们可以考虑绿氢技术和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这两项技术目前是被寄予厚望。尤其对于中国来说,中国还面临最巨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减少煤炭到最后淘汰煤炭这样的一个能源转型的艰巨任务。绿氢也好,或者碳捕获或利用和封存技术来讲,对于中国的意义也非常的重大。


袁雅婷:
说到氢能,也许俄乌战争是否会带来氢能一个新的发展的机遇呢?因为每次化石能源价格的上涨,其实都是发展新能源的一个契机。氢能是具有大宗商品的一个属性,一旦按成本降低达到了预期,氢能的工业能源应用也将会实现一个规模化的突破。在几种氢能的生产的选择中,还是可再生能源制氢,也就是绿氢的发展是更符合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能源转型的战略需求的。那么像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虽然它们的价格是比较低的,但是它们是存在碳排放的。在未来天然气的制氢其实也会随着天然气价格的提高而削弱它的成本优势。煤制氢其实也会在碳税等一系列的政策影响下,它的成本优势也会减弱的。那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解水制氢,随着未来规模化制取与应用的话,它的成本其实也会逐渐降低的。


赵昂:
好的,我们最后再说一下发电部门,在发电部门替代天然气,这对于日本和韩国来讲挑战也是更直接的,因为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还是明显的落在中国的后面。俄乌战争应该会使两国快速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在这方面更加的努力,结合氢能和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来实现电力部门的脱碳。我们在最近一期的海外智库报告解读的播客栏目里,也特别介绍了一本韩国的智库和德国的智库一起合作完成的韩国如何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的一个路径分析。如果感兴趣的听众可以在喜马拉雅搜索我们的智库报告解读栏目来收听。


袁雅婷:
好的。这就是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如果你对我们的讨论内容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欢迎与我们取得联系。如果你身边也有关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议题的朋友,也别忘记将我们的播客分享给他们。我们每周五都会更新节目,无论是能源评论还是海外智库能源与气候报告解读栏目,都希望您能持续关注我们的节目,那我们下期再见。


赵昂:
好,大家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