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Vol 44 . IPCC第六次评估: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影响需要紧迫、重大的应对行动
REEI 2022/03/11

点击收听报告解读系列音频


潘伊人:
欢迎收听磐之石海外智库能源与气候报告解读栏目,博采海外智库思想、探究公共政策逻辑,我是磐之石的潘伊人。


赵昂:
各位听众好,我是赵昂。我们上期节目解读了由韩国三大气候和能源智库撰写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是关于韩国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应该怎样走的一个路径。这三大智库包括韩国的绿色能源战略研究所和绿色转型研究所,也包括了德国的一家能源智库叫Agora,这三家机构对于各碳密集部门减排的路径进行了情景模拟的分析,计算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这种投资需求,如果您对韩国的碳中和路径的议题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听我们的上期节目。


潘伊人:
本期节目我们将讨论一下全球都在关注的、在2月28日IPCC最新发布的报告,我们将聚焦在这个报告中所提到的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的一些挑战。


赵昂:
是的,这个报告尽管在目前可能全世界最关注的地区武装冲突或者战争的背景下出台,但是还是吸引了很多媒体的报道和一些决策者的关注。那么报告很长了,有3000多页,我们只找到一些扼要的信息,特别是这次的解读只关注气候变化的众多影响当中的一个部分,对于公共健康的影响,所以希望我们今天的解读也对我们听众了解这份报告开启一个窗口。那么IPCC它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简称,这次报告是第六次发布,那么它要分不同的工作组,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的话是第二工作组的任务。去年的话第一工作组是专门讨论气候变化科学方面的进展,研究的进展,目前的报告涉及到是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就是讨论气候变化对我们人类社会、对生物多样性等地球生态圈的各种的影响了。那么作为全球最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气候变化的专家组,这个报告是再一次震惊了全球的决策者,它结合了有67个国家270多位研究者的这种努力工作,再次比较郑重地提醒正视气候风险带来的日益加剧的环境影响、社会影响,也包括健康影响被更多的关注。


潘伊人:
对,那此次报告也是像赵昂说的,再次地警告了大家气候变化给自然界正在带来的危险以及它广泛的一个损害,它也同时影响着全球数10亿人的生活。其中它特别强调了最不具备应对能力的一个人群和它的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是最为严重的,这份报告它不仅对人类的不作为的后果发出了警告,更提醒了气候变化与人类幸福指数和地球健康这三样东西的一个非常紧密的一个相关联性和尽快去转型能够减少的损害和增加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赵昂:
对,报告一开头有一份针对决策者的这种决策摘要,因为最终要诉诸到各国政府的决策,所以这个决策摘要对于了解这个报告的核心信息是很有帮助的。它这个决策摘要是总结了报告的主要分析结果,提出了气候变化带来的短期和中长期的风险,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适应措施和气候适应能力的发展。报告特别指出了政府自身的政策进步及各国之间的这种合作,能够有效减少脆弱性和减少气候风险,增加这种生态系统和社会的恢复力,避免环境和生物的不良适应,也希望通过这个报告中的研究来去避免更大的气候灾害。那我这个地方稍微说一下的话,这个评估报告还是基本上是回顾从第五次报告发布以来几年时间,在气候变化影响研究领域的这些主要的进展,所以它正是更多的是一个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来给出的一个决策的参考,它并不是一般的这种基础性的研究,它是对于已经研究的成果做一个更全面更综合的总结。


潘伊人:
从报告的一开头,我们就能看出来作者非常地努力地想让读者再一次地进一步地认识到气候行动它真的是迫在眉睫。首先我们就从报告中只做总结的几点能看得出来,它讲到了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已经远远大于先前的第五次报告评估的程度。由于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它的复原力和自然适应能力的这种普遍的恶化,已经看到了在全球发生的一些季节性的时间也发生了变化。它还提到全球的科学家评估到生态物种中已经有一半向极地地区,或者是陆地上海拔偏高一些的地方去移动,这个也是能看到极端的高温天气给带来的一个影响。最后我们也看到了高温天气也增加了数百种的物种,包括植物和动物的一些局部性的损失,其中有一些这些物种的损失已经是无法挽回的。


赵昂:
对,因为我们谈到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其实跟我们的人类健康还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包括我们其实在应对一些疾病方面所使用的一些药品的来源、原材料都是很多是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当中的动植物,特别是植物,它的一些提取带来的对于疾病应对的一些重要的原材料的这种损失,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公共健康。另外生物多样性带来的这种生态系统的服务,以它为标准,随后我们会讲到生态系统的这种破坏,家园的破坏,也是对公众健康特别在心理层面有很大的影响,待会我们会提到。那么正在发生的这些变化,真的从报告的这种分析来看,要比我们原先想象的更加严重,具体讲述了人为因素引起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从生态改变到海洋生物到疾病等各种影响。


潘伊人:
那我们这次的分析,我们将这个报告里面提到的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幸福指数的影响分成了4个大部分。首先我们来讲的就是传染病,其中包括了水传播和病媒传播疾病的蔓延。根据报告中的研究发现,在温带和高海拔地区以及一些沿海地区已经观察到了一些疾病的重新排列和出现,这些病原体和病媒的地理和季节的范围适应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一些气候影响的驱动因素,其中包括了气温变暖,极端天气的事件和降水量和湿度这些因素都有关,这些重新排列出现的新型的疾病,是一些可能我们人类和动物类都没有见过,也不知道怎么样去应对的,也在现有的基础上可能没有那么成熟的抵抗力,所以这些新的病种的蔓延会对我们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赵昂:
同时气候变化也正在助长疾病在野生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接触的增加,其实提升了这个疾病的风险。因为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引起疾病的病原体和携带病毒的动物的居住地,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被称为人畜共患病,它已占到我们已知的人类传染病的近2/3。随着气候变化的这种进一步的演进,人畜共患病的发生率也会增加,因为野生动物和人类都会因为气候原因而迁徙到新的居住地,都是会迁徙到更气温偏低的地方,向高纬度或者向高海拔迁徙。而随着迁徙的话,动物或人群都会将携带的病毒带到新的地方,而那些地区的原来的居民就暴露在被带入的病毒的影响之下,就有了更高的这种致病的风险。


潘伊人:
对,那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这些非气候的驱动因素在改变着这个传染病的传播,其实也包括了很多人类造成的因素,比如土地利用的一些变化,还有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的开发和采集,以及我们人类的公共卫生的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一些条件。随着这些因素的影响,在近几十年的媒介和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率已经更加地严重。在考虑应对措施的时候,涉及到持续和快速的监测系统,以及能够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及相关的海洋和陆地生物多样性的一些适应办法,能够有效地去减少流行病和大规模传染疾病的风险。


赵昂:
其实我们也注意到保护各个海洋和陆地物种也是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一部分,在报告里面也特别提出,因为去年我们看到关于全球生物创新保护的一个公约的大会召开,看到把气候变化跟生物多样性之间的这种协同保护的效应也提到一个很高的水平,那过度开发和使用这种生物多样性资源所带来的代价,远远超出了人们所看到的这种眼前的经济利益。那么我们来看第二个健康影响,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些比如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或者气候变化导致的食物短缺导致的营养不良,或者极端天气带来这种大火导致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增加的影响。那么高温的话就很常见了,热浪在很多这个地方都发生,它的发生频率已经超出了一些生物的可适应性,也包括我们人类自己。那报告指出预计到2100年,到本世纪末,一半就50%到四分之三的人口可能暴露于由极端高温和潮湿的叠加影响引起的危及生命的气候条件之下,相当地令人担忧。其中亚热带城市更容易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导致全年温度和湿度都升高,以至于较少的变暖幅度都会引起高温带来超过危险的这种节点,那受影响最大的人群是在高温地区城市当中的老年人儿童,以及在高温这种条件下长期作业的工人。


潘伊人:
对,那这些高温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近几年的夏季,其实我们都肉眼所见,报告中也提到了高温影响最严重的地方就是人口较多也较密集的这种城市中密集的高楼大厦所导致的这种热岛效应,其实会使同一个地区的城市里的温度比城市外的会偏高。我们城市里面的人去降温的最常见的方式,大量地使用空调系统,我们能够看到这种高温所带来的对空调的依赖,会导致对能源需求的这种增加,那这种能源需求增加带来的结果就是可能在没有清洁能源的情况下,就是更多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导致的更高的温度,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会加快和加重气候变化的这种效应。


赵昂:
不过这里我想说一点,就这种恶性循环的话,它还是有解决方案,特别是我们一再提到的这种以可再生能源和其他低碳能源方式为主的能源系统的这种转型,可以促使我们实现未来的这种低碳能源系统,帮助我们打破这个循环,当然在短期内在实现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是会看到对空间制冷的需求与碳排放之间这种很强的正相关性。我们下面再来说一下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更高发生频率的极端天气事件,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的,比如说洪水和极端降雨,比如说高温天气和火灾,比如说更频繁和更强的这种台风天气,这些在北美在东南亚这些都有很多的实际的发生,我们看到在去年澳大利亚北美都有高温天气下导致的这种森林大火发生。那么2020年的话,我们看到有20亿人无法获得不受污染的水,就获得的饮用水还是有健康的风险,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水污染问题也开始变得严重,带来的健康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生命不可或缺的水质量是受到影响的话,显然公共健康是一个大的威胁。

在高碳排放量的情形下,到2050年,10%的现有全球农作物和畜牧业地区将不适应气候的发展,而无法正常继续使用,这也会导致近800万人的营养不良。未来10年报告预计气候变化将使全球极端贫困人口从目前大概的三千多万增加到一亿三千多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增幅。这样的话给全球的社会稳定,给人群的健康都带来巨大的这种潜在的风险。这个报告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讲到在影响人类健康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气候变化也会带来对人的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所以这份报告里面特别提到了这一部分。那么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增多和流行病风险增加,会打乱我们的生活秩序,破坏人们生活的家园,会给人口带来极大的这种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那么它还提到心理健康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所谓对不确定性增加,特别是气候变化带来的这种危险增加,又不知道它具体是多大,或者在什么时候会发生,也会给人们带来心理焦虑,那么这种对未来因气候变化导致的不确定性,不知如何应对的无助感,是也提到非常重要的一个心理健康的因素。那么已经有研究表明这些对心理健康的挑战,在我们现在的各个国家的年轻人的身上已经显现出来,确实值得决策者关注。


潘伊人:
对,那么在应对心理健康问题中,报告中也提到,其中有一个比较好的方面就是人对自然环境的一种依赖,身心健康它其实是高度依赖与自然环境直接接触的这样的一个幸福的指数,心理健康和社会认知能力也能直接地积极地影响到我们人体的一个健康。因此在气候变化下,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自然也会减少自然空间的优美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和大自然的空间的减少,也会降低全世界人民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前面我们还提到了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地区将是城市,因为城市也是人口密集度最大的地方,所以它所带来的问题就是会有大量的人口将因为气候变化而失去或者需要重新建立他们所生存的家园,由此而来的极端天气带来的这种严重的经济影响,包括高温天气对城市,尤其是亚热带地区城市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的显著。那报告中指出到本世纪末2100年的时候,会有很多南亚、北非、南美的一些城市将会有一年365天的这种极端高温度天气的存在,在这种城市里面生活再加上一些城市热岛的作用,会将生活环境变得极为的不舒适。它预测到中东和北非遭到极端热浪和极端天气影响的3亿人中,将有90%以上是生活在这个城市中心的人口。


赵昂:
是的,城市的影响,刚才讲了很多关于这个城市当中的所谓边缘人群或者是高风险作业人群,它的影响很大。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同时面对的城市的还有一个污染的问题,一般来讲经济发展快的时候,城市里面的空气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挑战,它跟应对气候变化叠加起来,对于公共健康来讲,治理公共健康来讲也是更难的问题。我们接下来就看一下我们今天提到的关于气候变化带来的这种公共健康影响,在中国的一些情景,中国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脆弱的地区之一,作为人口和经济大国,这一点对于应对这样的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根据2021年柳叶刀的报告数据,在评估报告里面也用到了,2020年中国的人均的高温天数比1996年到2005年的平均水平高出了4.5天,由此产生热浪相关的死亡率同1986年到2005年比的话增加了92%,2020年大约有14,500人因高温热浪而死亡。


潘伊人:
其次我们还看到了洪涝和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的频率也在逐年地上升。在2018年有3526万人受洪水的影响,2700多万人受到了干旱的影响。我们也记得很清晰的,去年2021年7月份发生在河南郑州的洪水,导致了300多人的死亡。而森林大火的频率在过去的20年也增长了25%,对周围的空气污染和周围的民众的健康带来了很负面的影响。气温的升高所带来的传染病的增加,更是中国公共健康的另一大挑战,从2004年到2019年期间,由于日气温的升高,中国有18个省份的登革热传播媒介能力增加了25%。


赵昂:
持续的气候变化其实也在影响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在农业领域的劳动力的产出。根据报告引用的一项研究,如果维持目前的这种碳排放的政策,全球将比工业化前升温大概有3摄氏度。那么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将下降5%。如果能加速减排,将全球变暖的温度升幅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话,中国整体的劳动生产率下降的幅度就会在3%,所以明显的一个下降。


潘伊人:
对,那我们前面说了很多关于气候变化的一些影响,但是我们人类如何适应和去减少它所带来的这些危害,也是现在需要讨论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在适应规划和实施中优先考虑的呢,报告中是建议优先考虑这种公平和公正的一种包容性的治理,它可以带来的是更有效和更可持续的一个适应的成果。气候风险通常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的法律政策流程和干预措施来减少,这些措施也可以在特定的背景下,特定的不平等的人群,比如向一些性别、种族、残疾类人群、一些高老年人和儿童、收入不平等的这些人群做一些特别的干预措施。那报告也鼓励各国的政府利用多方的这种利益收获者,去共同地学习和搭建一个跨界的合作的平台,也是在这种情形下去支持最脆弱和最边缘化的群体,让他们能够更有机会去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这些危害。


赵昂:
来自中国的一些例子也表明了社会保护可以通过这种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天气指数保险、灾后建设、搬迁规划、升级转移等这些政府的政策,提高城市社区的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潘伊人:
在中国还有一些别的项目,比如中国试点的海绵城市的项目,它做了很多预防城市内水涝的这些方案的处理,它能做到80%的城市土地能够通过地下的储罐和隧道的吸收,能够吸收和再利用70%的降雨,也通过使用透水的路面避免了城市的一些水灾的发生。与此同时,如果中国能够将其住宅和汽车行业过渡到半脱碳的一个电力供应的这样的一个状态,报告也预测在2030年的时候可以避免将近6万人的死亡。

赵昂:
好的,这就是本期节目的内容,非常感谢各位听众的聆听。如果你喜欢本期节目,也别忘记点赞或者是分享给您身边的人,如果您对于我们的节目有任何的看法,也欢迎留言或者是发邮件给我们。


潘伊人:
博采海外智库思想、探究公共政策逻辑,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赵昂:
好,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