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Vol 42 . 2021电力市场:煤电的最后辉煌?
REEI 2022/02/11

点击收听报告解读系列音频


林佳乔:
大家好,欢迎收听磐之石海外智库能源与气候报告解读栏目,博采海外智库思想、探究公共政策逻辑,我是磐之石的林佳乔。


赵昂:
大家好,我是磐之石的赵昂。


林佳乔:
春节之前的一期节目,我们解读了由莱斯大学 Baker Institute发布的一份报告,介绍了美国太阳能产业正面临如何妥善处理报废太阳能板这个难题,这个报告也勾勒出这个行业在美国所面临的监管的挑战。


赵昂:
那么今天我们的节目是来解读刚刚由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一份2021年全球电力市场的一份分析报告,这个报告的话很及时地对于2021年全球的电力生产和需求做了一个非常丰富的分析。通过今天的分析,我们就来了解在去年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全球电力市场的这种发展究竟是怎样一个态势?在主要的一些经济体,包括中国、欧盟、美国和印度这些比较大的经济体,它们的电力市场脱碳的情况是面临怎样的问题。同时这个报告也对于未来三年,2022年到2024年这三年,全球电力市场发展的态势给了一些分析,希望给大家带来更及时的这种电力市场的全球信息的分享,包括我们在其中也会给一些我们自己的分析和评论。

好的,我们先来看过去一年全球电力市场的一个基本概况,电力需求增加了大概1.5万亿千瓦时,比2020年增加的幅度大概是6%,这1.5万亿千瓦时当中的一半是来自于中国,1.5万亿当中,增幅当中的一半又是煤电。所以可以看出来去年全球的煤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增幅很大,待会我们会在讲不同区域的时候也会提到,对应的话全球电力系统的碳排放是增加了7%。谈到这样一个基本情况的话,我们就不得不去分析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或者是我们怎么去理解这背后的逻辑,还是从最基本的这种供需的关系来看,那么2021年是全球经济强劲复苏的一个年份,众多经济体都是这样,这种强劲的经济复苏对于电力需求是带来非常高的压力,那么这样的一个旺盛的需求,必然需要很好的能源供应来满足,而恰恰是由于极端的寒冷的天气,比如说去年2月份在德州出现的极端寒冷天气,导致德州的大停电和在夏天出现的极端降雨天气,导致中国的北部和德国的西部出现非常少有的洪水,都对能源供应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这样的话其实当需求旺盛而需要供给能够跟上的时候,而供给又出现问题,自然造成这种供需之间的不平衡。

另外在供需不平衡当中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对于天然气发电占主的一些国家,比如说在OECD国家,特别是欧洲和美国,天然气发电占比非常高,而天然气的价格出现高涨。而对于中国来讲煤电是占主,但是煤电的价格因为供需的这种紧张关系,电煤的价格又上升非常快,包括中国的一些气候和污染控制的政策,可能也对于中国去年秋季发生的一些全国性的供电紧张也有一定的影响。

高需求带给供给的压力促使电价上扬,同时供给也因政策、极端天气等因素出现问题,那么电煤的持续走高使得中国的电煤发电企业是全面亏损,欧美的话可能就从天然气的高价的情况下转向去使用煤炭,所以也会出现煤电短期的上扬。对于这个问题来讲的话,我想IEA的报告给出的一个基本的分析是说这是一个短暂的现象,那么未来三年的话有一个全球电力市场的调整,煤炭的占比还会出现下降,天然气也好,还是其它的相对比煤炭低的这种发电电源,比如说可再生能源和核电都会随后赶上,特别在未来三年新增电力的需求, IEA估计是90%左右都是由可再生能源电力来满足的,所以这是一个基本的情况,关于2021年全球电力市场。


林佳乔:
那如何看待电力市场,就是面向2030甚至是2050年的脱碳进程,其实这份报告没有给出答案,因为这份报告就只是在回顾2021年,也比较简单的去把2022年到2024年这三年的全球电力市场的走向给出了一个模拟的结果跟比较。总的来看, IEA电力市场的这份报告其实是比较谨慎的一个态度,中间对某些经济体还是比较乐观的,有这样的一个预测。等一下我们可以看到从2022年到2024年这三年每年的电力需求 IE A的预测是净增量其实是逐年降低的,到2024年的话就不到7000亿千瓦时这样的一个规模。刚才赵昂也提到了,2021年的话,其实电力需求增加是1.5万亿千瓦时这样的一个规模。

我们再具体来看一下这种接下来几年的这种全球的电力需求的增长是集中在哪,IEA给出的结果是它主要是集中在发展中的经济体,尤其是在亚洲的国家,亚洲的话又主要是中国跟印度,刚才赵昂也提到了接下来几年的这种增加的需求,主要是由谁来满足,其实90%的话都是来自于可再生发电的电力。2022年我们能看到煤电其实是还有净增量的,到2023年、2024年的话,煤电基本就不在新增的电力需求当中扮演角色了。这个原因一方面其实是欧盟的退煤的政策,另外的话就跟美国煤改气、退煤,还有在去年的COP26达成的这种退煤承诺的国家,其实是有关系的,COP26达成的退煤承诺,其实也是为像印度这样的不发达的国家,其实是留出了未来的发展空间,中国其实借机也能再缓冲几年,这个是我们从报告中得出的一些观察。


赵昂:
是的,我想从全球来看的话,煤炭在IEA的预测里面是在降低的,但是因为不同国家的情形不一样,从内部结构来看的话,肯定是有退煤能力的国家退出煤炭之后留下了空间,一些欠发达国家或者是低收入国家它还在发展煤炭,刚才佳乔提到的印度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结合IEA的报告里面,其实专门讨论中国的章节来看的话,其实要实现这个情景,刚才我们提到的在未来三年煤炭要基本上在新增当中不扮演角色,其实要跟中国的发展还是有关系的,因为中国的煤电在2021年占比是电力需求的大概60%,那么根据中国一个重要的数据统计机构中电联的报告,中国电力需求在2022年从2021年年增幅10%的水平,会降到5%~6%,但是增加的幅度对于一个全球电力需求最大的国家,一年的电力需求大概在超过8万亿千瓦时的国家,5%~6%也是非常可观的。这个增幅的话,中电联的预测也是看到有更多的发电装机是由可再生能源电力来满足的,而且它预测是到2022年的时候,从装机来看,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装机将首次超过化石能源装机。
当然从发电量来看的话,煤电仍然是占主导地位,但是会从2021年的大概60%的比例下降到可能59%或者58%这样的一个水平。

那么我们对比2021年的情况,如果我们看未来三年的电力市场,全球电力市场的脱碳态势的话,我们需要主要看几个经济体,我们今天主要来分析中国、欧盟、美国和印度,因为这4个经济体是关系到未来2025年也好,2030年也好,全球电力市场的碳强度,究竟它的脱碳的速度和强度是怎么样的?所以今天我们会重点来分析这4个经济体。

说到碳强度,IEA 给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数据,就是电力系统的碳强度水平,这样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是每个经济体脱碳的一个基础,究竟为什么有的国家可以实现更低的电力系统的碳强度,是跟它历史的强度水平是有关系的。我们看到最高的是印度,印度的话每千瓦时的电力的碳强度在2015年的时候接近800克二氧化碳当量,到2020年的时候是接近700,所以在一个缓慢下降的通道。而中国的话是从2015年的大概650克每千瓦时下降到大概2020年的不到600克。所以这两个发展中国家是电力系统强度比较高的,最低的话是欧盟,欧洲的话它的电力系统碳强度从2015年的刚刚超过300克每千瓦时,已经降到2020年的接近200克。美国是从2015年的接近500克降到2020年的大概350克。所以这个给我们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是说,在脱碳的进程当中,每一国家的历史负担是不一样的,所以可以看出来可能目前脱碳可能需要欧盟和美国做的更多一点,那么也需要中国印度更快地加快进程。这样的话我们看到影响全球到2030年碳减排减半,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最关键的部门,电力部门,可能是需要这几个经济体在不同的这个方面去更多地加大承诺,有更大的行动。


林佳乔:
因为我们最开始也提到了是分地区来看一下,所以我们看一下欧盟目前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2021年的话就是欧盟的新增电力需求主要是由煤电,核电还有天然气发电来满足的,因此碳排放其实增加了不少,因为煤电跟天然气的话排放还是不少的。从2022年开始新增的电力需求的话,基本上就是要以可再生电力来满足了,煤电也会进入一个下降的通道,类似于2016~2019年的情况。 IEA的这份报告中,它也给出了单位发电的碳排放量,刚才赵昂也提到了各个地区的它的一个比较,欧盟是相当低了,那印度跟中国还是很高。如果看欧盟内部的话,单位发电量的碳排放量,其实可以看到德国的电力系统脱碳是在2023年才会进入下降的一个通道,为什么?德国它其实是要在2022年退出核电,这个过程中煤电其实还有一些作用要发挥,因为德国的退煤的承诺,其实最开始说的是2038对不对?后来又提前了,提前到2030年之前,最晚不晚于2038年,所以我们能看到德国的单位发电量的碳排放量其实是有一个增加,之后是在2022年之后再下降这样的一个趋势,其它的欧盟内的经济体也有类似的一个情况,比如说像法国可能有类似的一个情况,因为核电在其中起的作用,还有就是退核跟退煤之间的角力,都会影响欧盟内部的成员国它的单位发电量的碳排放强度。


赵昂:
是的,说到欧盟,在我们关注的这4大经济体当中,它的碳强度是最低的,所以我们也看到为什么说欧盟的一些成员国来讲,退煤也是相对来讲容易的,因为都是早就已经经济发达的这些国家。我们看到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实现退煤的,就截止到2021年底已经实现退煤的国家,还基本上是在欧洲,这里面包括比利时、葡萄牙、瑞典和奥地利,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其实欧盟走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沿,也是跟它本地区的这种能源系统的禀赋,和它现在拥有的这样的一些更多的这种低碳能源的选择和技术是有很大关系的。当然现在经济体当中最大的一个成员国-德国的话,它也已经设定了一个最快到2030年就脱煤的这样一个时间表,我想这个对于欧盟最终能够带动全球其他国家和经济体快速来退煤和实现电力系统净零排放是有很大作用的。

我觉得提到2021年,欧盟的电力部门新增的电力有很多比例是煤炭和天然气来满足,我觉得也必然要提一下欧盟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已经实施了十几年的这样一个欧盟的碳市场,因为在IEA的报告里面,它还是专门分了一个重要的部分来去介绍说,欧盟的碳市场在欧盟面临短期内经济增长的这种能源需求压力,同时能源供给出现紧张的时候,转向化石能源时候,它这种转向是不是有被碳市场这种约束的影响,我觉得这个视角是很重要的,因为毕竟我们看到从数据来看,在欧盟2021年的竞争的电力需求当中,前三位当中包括煤炭占第一位,天然气占第三位,第二位是核电。


林佳乔:
从碳价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不光是EUETS还是碳税,其实报告也给出了就是碳价在2021年它的价格是什么样的。刚才赵昂也说了一个EUETS可能是对欧洲电力部门脱碳是有一定的作用。我们看一下就是欧盟的EUETS这个碳价在2020年跟2021年什么样的一个情况。那报告给出的平均数的话是2020年是30美元/吨这样的一个数字,2021年的话是增长到了50美元/吨这样的一个级别。我刚才其实也看了一下最近两天的欧盟的EUETS碳价其实每吨已经是高达97欧元了,在2月8号的时候,那能看出就是EUETS碳价的强劲的增长的势头,其实这也反映出了2021年就是煤电增加之后,对碳排放配额这个需求增加其实导致了碳价的一个增长,等于说碳价的话也是一个供需的平衡的一个关系,所以这样的话才造成了碳价的一个飞涨。因此就是欧盟的碳市场其实是对抑制2021年发电企业煤炭的作用其实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的。


赵昂:
我们也可以继续观察究竟EUETS在挤出高碳发电而支持低碳发电方面,至少IEA的报告是认为他们在2021年是起到作用的,我们看未来是不是还会有这样的作用,因为2020年发生的这种电力需求的剧增和能源供给的一些意外影响,我觉得以后还会发生,我们看看这个市场究竟在这个方面是不是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下面来看一下中国,中国虽然在去年是开始了全国碳市场的运营,但是从IEA的报告来看的话,中国的碳市场的价格2021年的平均价格是都不到10美元,还是很低的,这刚开始的一个市场的运行肯定还有待时间的更加成熟。但从中国2021年的煤电发电量升高之后,IEA的报告是认为到2022年的它增幅会降下来,不管降了多少,但是仍然还是在新增电力当中有一些煤电的角色,当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重会随着时间在逐渐增长,IEA预测是到2024年的时候,有将近2/3~3/4的新增电力需求是由可再生能源来实现的。


林佳乔:
是的,具体看一下中国2022年到2024年这三年就是新增的电力需求中煤电的占比的话其实是在1/4~1/3这样的一个比例,从数量上来看的话,其实是还有1000亿千瓦时这样的一个规模。其实仔细看一下的话,比如说在2022年的话,那其实新增的电力需求中更多的是煤电跟可再生能源,在2023年也就是明年的时候的话,你能看到IEA的预测是有一部分核电的,核电的电力需求增加,在2024年的话,其实天然气它也给出了一小部分的增量,这个是我们能从它的趋势模拟图中看到的,这个是中国的一个情况,我们下面再看一下印度吧好不好。


赵昂:
好的,印度煤电未来的增长是还会非常明显,因为它还是在一个快速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一个阶段。那么尽管在未来三年当中新增电力需求,这个煤电的比例还是应该是占主要位置,但是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占比也会逐渐地增加。到2024年的话,IEA预测新增电力需求当中,煤电和可再生能源各占大概40%,剩下20%的话是核电,所以这是一个印度发展的情况。刚才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提到了,印度本身由于它的整体的电力系统的规模还比中国小很多,但是在COP26的时候,印度其实也是积极地去参与到这种交通部门的脱碳。对于电力来讲,它没有提到说自己退煤的时间表,但是它提到了这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比较大的目标。所以从这一点来讲的话,我们也特别关注说未来到2025年之后,印度的电力系统当中有多大程度上能够尽快地去实现这种碳强度的降低,因为我们刚才看到几个主要经济体当中,印度的电力系统的碳强度是最高的。


林佳乔:
好的,我们最后再看一下四大经济体当中的美国,美国的话短期的电力需求增长就是从2022年到2024年这三年来看的话,基本上是由可再生能源发电来满足的。我们在节目最开始其实也提到了,美国德州在去年2月份经历的极端天气,其实是导致了电力供应短缺,那这个风险一年过去了,其实它仍然存在的。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其实在评估中提醒,就是电力系统运营者,在2022年1~2月份,其实是要做出充分的准备来应对潜在的风险。我们来看德州的话,其实就是极端天气,极寒天气引起的电力供应的短缺。


赵昂:
是的,刚才我们提到整体2021年全球能源的波动,也是因为提到说天然气价格在欧洲和美国高起,所以逼得一些发电企业就去使用煤炭。其实回过来我们想一想,美国在过去十几年电力系统脱碳的一个主要的因素是因为大量的煤电改成气电了,因为页岩气的发展使得美国大量的页岩气供应价格能够可承受,然后煤电也慢慢地减少它的比例,但反而到2021年有一个小的波动,刚才提到的美国2021年的电煤的增幅或者煤电发电量的增幅达到19%,比20220年增幅19%,而欧盟的话是增幅只有11%。当然简单从这个比较来看的话,我们也很难讲是究竟哪个因素占主要位置,但是我想我给一个大胆的假设判断或者是一个观察,就是说也许排除天然气价格,美国相比欧盟更有优势之外,因为美国有大量的页岩气产量。
排除这个因素之外的话,我觉得欧盟的碳市场在抑制煤炭在短期内替代气电这个过程中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就是刚才佳乔提到的,因为有碳市场,你即使用很多煤,但是你就要有更多的配额需求,反而就要支付用煤的碳成本,这个的话也是有一个供需的关系,如果用煤太多的话,你不如还回去用气,因为你用煤的碳成本要远远超出用气的碳成本,所以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

好,我们刚才梳理了4大经济体,从欧盟到中国到印度到美国,在IEA的报告里面去看到未来三年电力系统面临怎样的一个趋势,虽然这个时间很短,看到一个长期的趋势,但是至少从IEA的报告里面可以看出来,2021年出现的碳排放增加,电力系统更多地使用煤这样一个也是个短期的现象。虽然可能加大了中国和印度,特别是中国这种减少煤炭占比的这样的一个时间窗口的空间,因为一旦上来的话在降的时候会比较慢,但是我们看到欧盟也好或者是美国也好,IEA的报告是会认为在2022年开始就会有比较快的煤电的减少,当然这是一个预测了,那么预测的话我想也会遇到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的影响,所以最后的我们这个节目也会对于IEA的报告的一些不确定性,给出我们的一些comment。所以我想佳乔是不是可以先聊一下你看到的关于经济增长的因素,因为这个是可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究竟在未来几年IEA预测的关于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林佳乔:
是的,其实这个报告在最开始就经济复苏那块就给出了世界主要经济体,比如说欧盟、美国、英国、日本、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等,所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我们能看到IEA应该是借用了IMF的数据,就是对GDP增速的预测,我们能看到其实除了中国跟印度有这种超过5%的年均GDP增速之外,其它的经济体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这种金砖国家,新兴的国家都是经济增长速度都是低于5%的, GDP增速会带来什么?其实就会很大概率会带来电力需求的一个增加。所以在接下来三年中国跟印度电力需求的增长预测还是会比较快的,这个其实是和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速是有关系的,除非是电力需求跟 GDP脱钩了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了,经济体可能 GDP增速在预测电力需求方面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但是中国跟印度你还是大概率能从GDP增速来去预测到说未来电力需求的增量还是有的,这部分的电力需求的支撑是靠谁呢?我们在2021年能看到这种煤电的发电小时数的增加,比如说我们看中电联刚出的一个年度的回顾,能看到电力需求来讲,煤电的发电小时数其实在过去一年是增加的,天然气的话是降低了一点,风电也在增加,太阳能是持平这样的一个水平,那在2022年以及接下来的几年中,这个势头是不是会保持住呢?我觉得这个是我也不太好说的,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一个经济体,还有碳价在发挥作用。另外的话我们还有双碳目标实现当中煤炭的作用,像去年的话这种纠正运动式减排,它其实是对发展跟减排是奠定了一个基调,就到底这个次序是发展优先还是减排优先。


赵昂:
另外一个观察就是说我觉得我们在报告里面看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图表,它列出来说过去一段时间大概两三年时间,众多国家加入了这种退煤的这样的一个承诺,简单来讲是退煤的承诺,当然它有根据各自的情况,有不同的退煤时间的一个情况,就包括像德国这样一个发达经济体,它虽然提出了2030年之前努力退煤,但是它也不敢保证说它一定能做到,所以还是给了说我最晚不超过2038年,COP26做出的退煤承诺的国家的单子是越列越长,三四十个国家,像越南、印尼、韩国、波兰这样的国家也慢慢就是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已经在加入当中的这些国家,它的煤炭的消耗量占到全球的接近12%,也可以看出来这个势头是在强化,所以我们特别想看到未来当这些国家能够把这些承诺落实到政策,落实到行动上的时候,全球的电力系统的脱煤过程或者脱碳过程是不是真的是出现一些更利好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迹象?所以这个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去观察的地方。


林佳乔:
是的,以上就是本期节目对于IEA电力市场2021回顾报告的一个解读,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听众其实也可以再回听一下我们之前的IEA2050净零排放,或者是德州大断电我们的一些解读,其实能让你会获得更多的更丰富的背景知识,最后的话感谢各位听众的聆听。如果你喜欢本期解读的话,请别忘记点赞或将本期节目分享给更多的人。如果你对我们解读内容有自己的看法,也欢迎留言或者是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也会定期对读者反馈,在节目中进行回复。


赵昂:
博采海外智库思想、探究公共政策逻辑,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