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可再生能源就业“拉动”效应的不确定性
admin 2015/12/03

政府智库、科研机构以及环保团体最近发布了多份关于可再生能源就业的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ark Jacobson 教授于2015 年初发布的关于G7 国家以及美国50 个州2050 年 100% 可再生能源路线图指出,在2016-2050 年期间,美国的可再生能源行业将会创造将近200 万个运营岗位以及400 万个工程建设岗位[1],并详细列出了美国50 个州在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以及现有传统能源行业就业的减少[2]。 作为对中国能源政策有较大影响力的政府智库,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于2015 年4 月发布了《中国2050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3],该报告认为未来30-40 年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系统中可以取代化石能源并成为主流能源消费方式;在积极情景分析之下,到2050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超过60%。此份报告显示出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和一部分能源政策决策者对未来30 至40 年实现能源低碳发展和系统性转型的积极态度和意愿[4]。关于就业问题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下,报告估计到2050 年中国将会创造总计1200 多万个可再生能源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就业机会。 本文主要根据国内外已有研究,回顾中国可再生能源创造就业的发展历程,并从中国能源行业整体就业角度来分析过渡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面临的几个问题。

1. 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部门:找到就业“拉动”与“挤出”间的平衡

截止到2007 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就业总人数约为110 万人,主要分布在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行业,占当年非农就业的0.24% [5];而到了2014 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行业已经创造了将近340 万个工作岗位[6]。绿色和平在2015 年9 月最新发布的《能源转型/ 革命》中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7],2015 年中国传统能源行业(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行业就业岗位之比接近于2.5:1,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强化情景下,这一比例在2020 年将会是1:1,即传统能源行业与可再生能源行业就业人数趋同,而到了2030 年,这一比例转变为1:3,即可再生能源行业就业人数将是传统能源行业的三倍。

可再生能源发展, 会使全社会能源行业就业总量有所提高。因为在较长时间跨度来看,可再生能源的就业增加高于煤炭等传统能源部门就业减少,而且可再生能源发展所创造的工作岗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新兴部门中待遇相对较高的体面工作,而传统能源中减少的多为安全保障度低、健康风险较高且环境负面影响较大的工作岗位。

目前多个情景模拟研究的结果都表明,就能源行业就业总体来说,可再生能源的就业“拉动效应”要高于传统能源行业的就业“挤出效应”,从长期来看全社会能源行业总就业量不会下降,反而会有一定提高[8]。 不过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能源行业总体就业水平也可能在某个时期的特定部门出现暂时性停滞甚至下降,也就是说传统能源行业的就业减少量会高于可再生能源带来的就业增加量,导致整个能源行业的净就业总量减少。

于2014 年启动的中国煤控项目[9]中一子项目探讨了煤炭总量控制以及可再生能源替代对于就业影响;根据此研究的预测,2030 年之前火电及供电部门的就业人数减少抵消了可再生能源电力行业的就业增长,整个发电部门的总体就业人数在2030 年之前都是呈下降趋势;不过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关制造业在2030 年之前发展最快、就业拉动效应最高,所以发电和设备制造业的总体就业水平还是增加的。但是如果将燃料供应端即煤炭开采与选洗考虑进来,2030 年之前的能源行业总体就业水平其实是在下降的,也就是说可再生能源替代火电之路要经历就业减少的过程。2030 至2050 年这一期间虽然煤炭开采与选洗的就业下降依然持续,但是由于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强劲就业增长势头,能源行业净就业数量增加。

所以对于中国来说,2030 年很可能将成为一个能源行业的就业拐点,即可再生能源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抵消了传统能源行业的就业减少,使能源行业整体就业增速加快。 这与2030 年之前我国煤控政策以及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有很大关系[10],能源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很有可能要在2030 年之前达到峰值,这会导致煤电行业就业人数下降速度加快。所以对于煤电行业的就业来说,2020 至2030 年之前是个极具挑战的时期,既要考虑到上游煤炭采选部门就业人数的加剧减少,又要考虑到发电部门同样将要面临就业减少情况。因此,这一时期需要利于能源行业转型的政策,提前部署如何解决过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区域转移、产业整合、地域发展差异、人才储备与培养、以及政策不确定性等。

2. 太阳能光伏:对于中国可再生能源就业的支撑作用将减弱

在世界各国对清洁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和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主要制造基地之一,在接下来5-10 年内应该会维持稳定的增长势头,这些行业的就业数量也同全球太阳能及风电装机有密切的联系。中国目前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就业增长潜力主要是依靠新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所带来的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包括电厂建设与运维以及相关制造产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会被迅速带动;随着可再生能源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进一步加深,相关行业劳动力需求也会相应明显增加[11],不过这部分间接就业效应并不是本文要讨论的。

图1: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可再生能源工作岗位数量比较图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可再生能源工作岗位数量比较图

数据来源:改编自REN21’s Renewables Global Status Report (2015) ;图中太阳能包括太阳能光伏、太阳能供热以及太阳能光热发电。

目前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就业人数占世界总量的40% 以上,主要是集中在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水器、风电、生物质发电等领域。其中太阳能光伏为中国提供了最多的工作岗位,接近可再生能源就业总数的一半,2014 年比上一年增长了4% 达到160 多万人,这不仅是由于国际上对于太阳能光伏需求的增加,还来自于国内装机的增长。太阳能热水器制造行业就业人数为60 万人,这个数字大大低于上一年,达到了20% 的跌幅[12],这应该与国家工信部倡导行业整合以及完善标准体系[13]等政策有关。风电行业的就业人数为50 万人;生物质发电、生物燃料、小水电和沼气行业的就业人数之和也仅占到了可再生能源就业总量的20%。当然中国太阳能和风电行业占总就业量80% 以上这一现象是与其资源禀赋以及制造业导向型有关,尤其是近些年国内的补贴政策、低成本以及接近市场等方面因素,全球风电设备和光伏设备产业从欧美向中国转移也让这两个行业的就业总量水平大幅提升 。

相比较,日本的可再生能源就业非常集中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所占比例高达到96%。而美国的生物燃料行业的就业比例最高,占其就业总量的39%,太阳能的比例为24%、生物质为21%,风能仅为10%。德国风电行业的工作岗位最多,占到就业总量37%,太阳能光伏、沼气以及生物质发电的比例接近,都在13-15% 之间。 如果按照每兆瓦工作岗位数量来判断工作岗位的单位产生量,中国的太阳能光伏和生物质发电的单位装机工作岗位数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每兆瓦59 和24(表1),而太阳能热水器和风电则更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为什么中国太阳光伏行业现在是以光伏设备制造创造就业为主,从长远来看随着技术竞争的加剧、过剩产能逐步消化、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可能出现的制造业产业转移,中国太阳能行业单位装机的高就业量势必会降低并向世界平均水平看齐。

德国目前光伏发电每兆瓦的工作岗位数量仅为1 个,这主要是由于光伏制造业转移导致本国的工作岗位主要集中于安装和运维,同时其较高的生产效率也应该是单位就业量如此低的一个原因;而美国和日本的单位装机岗位数量比较接近,分别为8和9 个,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这是因为两国光伏产业从制造到运行产生的工作应该是基本平衡的,并不需要像德国那样依赖进口,也不像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那样,大部分的光伏产品都出口到欧美国家。随着中国国内光伏发电装机的迅速增加,中国光伏产业设备制造部门的就业人数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会处于较高的水平。由于我国的太阳能光伏的单位装机工作岗位数量的高水平,我们查阅了REN21 有中国可再生能源就业数据的历年报告,试图了解其过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其总体变化趋势明显,从2010 年的每兆瓦139 个工作岗位降至2014 年的59个(图2),这体现出技术本身效能的提高以及设备制造端和发电端生产效率的提高。与中国相似,美国和德国的变化趋势也都是在2010 年之后单位装机就业数量逐渐降低,不过数量水平始终与中国相差较大。中国风电和太阳能热水器的单位装机就业量的年际变化性不大,基本稳定在较低水平,且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 。

图2:中国、美国和德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单位装机工作岗位数量的变化比较

图2

数据来源:根据REN21’s Renewables Global Status Report 系列报告与Renewable Energy Capacity Statistics 2015 报告[16]中数据进行计算得出;REN21 报告中指出2012 年中国的就业数据应该是低估了,所以出现了2012 年的低谷值。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中短期之内中国未来新能源行业提供就业的增长点还是会主要来自于太阳能相关产业,但是鉴于太阳能光伏的单位装机工作岗位数量呈下降趋势,行业整体就业增速会逐渐降低。从长期来看,由于补贴减少、产能过剩的逐步消化、成本提高、及其可能带来的制造业跨国转移,太阳能源光伏产业拉动就业的增长潜力会持续降低,如果2020 年是一个分界点的话,那么2020-2030 年这段时期就业拉动的放缓与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行业可能出现的净就业数量减少预期出现了时间上的重合。所以,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就业岗位可能会存在一个回落期,如果这个时期是在2030 年之前出现,那么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行业可能会在就业增长方面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看不到本文所引其他报告关于可再生能源就业2030 及2050 年长期就业趋势预测的假设,我们暂且认为这些研究对于整个可再生能源行业就业水平高估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中国除了需要在接下来的五年计划中调高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之外,可能更需要发掘一些新的能源行业就业增长点来弥补上述的可再生能源就业量的高估。

结语:

本文对多份关于可再生能源就业问题的报告及数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可再生能源就业的拉动效应在2020-2030 年这一时期可能会面临两个问题:首先是传统能源行业的就业加速下降抵消了可再生能源的就业拉动效应,导致能源行业整体就业水平有所下降;其次,作为当前就业拉动主角的太阳能光伏行业在此期间可能会面临就业拉动乏力的局面。第一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历史包袱和未来政策影响,所谓历史包袱即中国的能源结构过渡依赖煤炭;所谓的未来政策即未来10-15 年煤炭消费比例会大幅度降低。第二个问题,即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就业究竟在未来十年左右能否保持很高的就业创造能力,主要取决于国内发展光伏发电的目标和支持政策。 无论如何,中国毕竟面对庞大的传统能源就业人群,并且要在较短时期内减少煤炭消费比例,即使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带来的就业增量持续膨胀,然而在一定时期内出现能源行业就业总数量净减少的情况也是不可避免的情况;但是需要政策决策者思考有利于能源行业转型期就业增长的具体促进政策,也同时需要应对传统能源行业替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与就业大量减少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尾注:

[1].工作岗位主要利用经济学投入产出JEDI 模型计算得出建设期以及运维期的工作岗位增加数量,并以全职人力工时(FTE ,Full-time equivalents) 来作为计算单位。http://www.nrel.gov/analysis/jedi/download.html , 获取时间:2015 年10 月23 日。

[2].100% clean and renewable wind, water, and sunlight (WWS) all-sector energy roadmaps for the 50 United States, http://web.stanford.edu/group/efmh/jacobson/Articles/I/USStatesWWS.pdf 获取时间:2015 年10 月23 日。

[3] 中国2050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http://www.efchina.org/Reports-zh/china-2050-high-renewable-energy-penetration-scenario-androadmap- study-zh?set_language=zh 获取时间:2015 年10 月23 日。

[4]注:此前仅在 2007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到2020 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 左右,并没有单独提出可再生能源2030 甚至2050 目标;在 《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到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 左右的目标。

[5]中国绿色就业的发展,http://www.calss.net.cn/n16/n1194/n1233/27793.html 获取时间:2015 年10 月23 日。 [6].Renewable Energy and Jobs – Annual Review 2015 (IRENA), http://www.irena.org/DocumentDownloads/Publications/IRENA_RE_Jobs_Annual_Review_2015.pdf 获取时间:2015 年10 月23 日。注:不同来源的就业数据供定性参考,不能简单用来进行横向比较(下同) 。

[7]Energy-Revolution-2015 (Greenpeace),http://www.greenpeace.org/international/en/publications/Campaign-reports/Climate-Reports/Energy-Revolution-2015/,获取时间:2015 年10 月23 日。

[8]煤控政策、生产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发展都会使传统煤炭产业和高度依赖煤炭使用的产业就业水平降低,造成就业挤出效应;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源与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也就是就业的拉动效应。

[9]煤控项目旨在“为设定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实施路线图和行动计划提供政策建议和可操作措施,促使煤炭消费量在2020 年前达到峰值,帮助中国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气候变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重目标”。项目网站:http://www.nrdc.cn/coalcap/,获取时间:2015 年10 月23 日。

[10】]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全文) http://www.gov.cn/xinwen/2015-06/30/content_2887330.htm 获取时间:2015 年9 月28 日。

[11]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就业效应,林宝,《劳动经济研究》 2014 年第 2 卷第 1 期。

[12]Renewable Energy and Jobs – Annual Review 2015 (IRENA), http://www.irena.org/DocumentDownloads/Publications/IRENA_RE_Jobs_Annual_Review_2015.pdf 获取时间:2015 年10 月23 日。

[13]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2843926/n13917057/15402040.html 获取时间:2015 年10 月23 日。

[14] REN21’s Renewables Global Status Report,http://www.ren21.net/status-of-renewables/global-status-report/,获取时间:2015 年10 月23 日。

[15]直接就业是指可再生能源技术设备零部件或电厂在设计、制造、运输、建设安装、项目管理、运行维护过程中创造的就业岗位;间接效应是指来自上下游厂商的 “厂商效应",如制造和安装风机是直接就业,冶炼制造风机所需的钢材则是间接就业。

[16]Renewable Energy Capacity Statistics 2015,http://www.irena.org/DocumentDownloads/Publications/IRENA_RE_Capacity_Statistics_2015.pdf获取时间:2015 年10 月23 日。


编写:赵昂  / 林佳乔

完整文章,请点击下载-》 http://vdisk.weibo.com/s/cMFbwqmldx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