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德国如何度过这个冬天?
LIYING 2022/09/16

欧洲即将迎来冬季,俄罗斯输送到欧洲的天然气处于停滞状态,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各国政府新近纷纷出台补贴居民用能和设定能源价格上限等“战时”政策来回应日渐严重的能源危机。处于这一矛盾漩涡中心的国家莫过于德国。两周前与一位在环境和能源领域工作了数十年的德国人交流当下的能源危机挑战时,他对德国度过今年冬季的能源供应困境持较为乐观的态度,用他的原话来说,“德国正在用中国速度在港口建造液化天然气接收装置,以前需要几年完成的工作,现在几个月可以落成”。显然,这些离岸浮动式液化天然气储存和再气化设施是德国应对天然气供应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

 

之前已经实施的通过志愿努力,在全欧盟范围减少15%能源消费的举措也是重要的步骤。德国目前的天然气战略储备量已经超过储备能力的80%,可以支持德国约两个月的天然气消费。在今年天然气价格和电价持续上涨的过程中,已经有一些使用天然气作为原材料或能源的企业降低了产能。当民众和企业面对超出想象的能源支出水平时,欧盟将如何应对呢?这些应对措施会奏效吗?今天,笔者来分析一下欧盟最大经济体、欧洲战事前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度很高的德国在今年冬天面对的挑战有多大。

 

德国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半年内的变化

德国2021年55%的天然气消费来自俄罗斯,这一比例到2022年8月已经降至不足10%。当然这与用气的季节特点有关,寒冷的冬季德国需要大量的天然气保证供暖。通过自愿减少天然气消费,德国已经大大降低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但是高涨的天然气价格将使民众难以面对今年冬季取暖和用电的成本。2022年9月初,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涨至256欧元/MWH,是2021年同期的四倍。[1] 面对如此的能源价格,德国人吃得消吗?


表1:德国一次能源消费组成,2021年

表1.png

来源:Agora Energiewende, 2022

 

德国家庭的取暖支出究竟会上涨多少?

德国民众的取暖方式有多种,占比由高到低分别是石油、天然气、区域供热和煤炭/木材。作为燃料使用,占比由高到低分别是煤炭/木材、石油、天然气和区域供能及其他。从支出占比来看,将供热和燃料使用放在一起衡量,天然气的支出占比8.8%、石油10.5%煤炭/木材10.4%、区域供能7.3%。对于不同收入人群,天然气支出占比皆在2%上下(如图1右半部分显示)。


图1: 德国不同收入群体的取暖、用能方式及支出占比(%)

图1.png

来源:EcoPol Policy Report, 2022. What if? The Economic Effects for Germany of a Stop of Energy Import from Russia

 

如果把不同收入群体的取暖支出占比单独拿出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较为明显的差别。如图2所示。除了最低收入的20%家庭,其他家庭取暖支出占比较高的是使用石油,比较低的是区域供暖,天然气取暖的支出占比处于中间,最高收入家庭占比在3.5%,中间收入60%的家庭处于4.5%上下。

 

假设今年冬天德国家庭的取暖支出是去年的四倍,即超出300%。如果政府可以补贴一半,家庭承担超出的另一半,即家庭的取暖支出占比由之前的4.5%增加到11%左右。这显然对德国民众的生活带来显著的挑战。但是在非常时期,需要将其他很多因素考虑在内的话,或许这似乎也不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水平。


图2:德国家庭不同收入群体的不同取暖方式的支出占比

图2.png

来源:EcoPol Policy Report, 2022. What if? The Economic Effects for Germany of a Stop of Energy Import from Russia

 

结语:希望这个冬天不太冷

俄罗斯和欧盟的天然气供应危机在本质上是国际安全的危机,这恐怕在短时间内无法得以解决。相信很多人希望已经使出浑身解数的欧洲人面对的是一个暖冬。但无论如何,欧洲的经济和通胀阴影下的欧盟老百姓的生活将在短期内面临困难。或许这是一个机遇,欧盟经济的领头羊德国将推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加大财政支出,在补贴民众生活、应对能源危机的同时,加快整个欧盟告别化石能源的进程。
 

注释:

[1] EU gas price rockets higher after Russia halts Nord Stream flows. Link: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no-stream-eu-gas-markets-brace-price-surge-after-latest-russia-gas-cut-2022-09-04/

 

作者:赵昂

编辑:李颖

以上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磐之石立场,转载请联系授权。

文章合作、授权请发送邮件至:liying@reei.org.cn